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瑞金医院承办的《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将于2002年3月起公开发行。本刊为季刊,CN:31-1876/R,ISSN:1671-2870,大工业6开,64页,铜版纸印刷,每册6.5元,每期发行6500册,本刊拥有全国著名的名学科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以拓宽临床实验诊断循证思路为宗旨,内容涉及检验、放射、B超、病理、内镜、EKG和临床诊断等。每期将重点围绕某一系统疾病介绍上述各专业的最新技术与进展。设有栏目:述评、论著、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典型、疑难病例分析、教育园地和信息专栏等。欢迎各位踊跃来稿或征订。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出版部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28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87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 杂志名称: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671-2870
  • 国内刊号:31-187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16年第6期文章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用药物治疗的机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无效造血及具有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高风险。MD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失控及表观遗传学改变均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

    作者:任艳玲;佟红艳 刊期: 2016- 06

  • 骨髓微环境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异常的克隆性疾病,其以无效造血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发育异常及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转化为特点,是一种异质性、克隆性的HSC疾病。时至今日,MDS患者在治疗后仍有很高复发率,......

    作者:赵智刚;王金焕 刊期: 2016- 06

  •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无效造血、发育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进展性骨髓衰竭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genousleukemia,AML)转化的高风险性[1-2]。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65%[3],且有14%~30%的患者直接死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4]。由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

    作者:杨丽艳;王化泉 刊期: 2016- 06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铁过载诊断和铁螯合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在欧洲每年的MDS发生率约为4/100000。该病常发生于老年患者,确诊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岁。MDS是一组异质性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发育异常和无效红细胞生成,约80%的患者有贫血症状,其中绝大部分终发展为输血依赖[1]。经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Prog......

    作者:肖超;常春康 刊期: 2016- 06

  •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大多数MM患者年龄大于40岁,且至今该疾病仍难以治愈。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neuropathy,PN)在MM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其中由MM治疗引起的PN发生率为37%~83%。很长一段时间,MM导致的PN被认为是继发于浆细胞疾病本身,但近年来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医源性PN的发......

    作者:王敏敏;颜敏超;郭晓珺 刊期: 2016- 06

  • IgA肾病中半乳糖缺乏的IgA1及其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IgA肾病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肾功能受损,病理表现则为肾小球系膜区以IgA1和补体C3为主的沉积或是伴有IgG、IgM的共沉积[1]。近日本一项大规模研究报道显示,大约50%的IgA肾病患者在诊断后的3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2]。可见,通过生物标志物评估患者的预后和进展变化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诊断和评估IgA肾病的抗体标志物有半乳糖缺乏的I......

    作者:俞夏莲;王伟铭 刊期: 2016- 06

  •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超适应证使用及其机制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是一种具有多重效应的细胞因子,其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TNF-α拮抗剂的问世为风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其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除了这些已获批的适应证外,国内外文献报道亦显示,TNF-α拮抗剂在多种适应证外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均......

    作者:刘亚群;叶玲英;吴歆;徐沪济 刊期: 2016- 06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荧光比值法)的研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参与了磷酸戊糖代谢过程,催化还原氧化型辅酶Ⅱ(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phosphate,NADP)[1]。作为红细胞中产生还原型辅酶Ⅱ(reduced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phosphate,NADPH)的唯一方式,......

    作者:周剑辉;周文英;徐倩;冯健明;王毅 刊期: 2016- 06

  • 重症肌无力合并视神经脊髓炎1例报告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累及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以体液免疫为主,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抗体侵袭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而致病。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a,NMO)是一种表现为视神经和脊髓相继或同时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性疾病。MG与NM......

    作者:武冬冬;崔艺耀;彭丹涛;许贤豪 刊期: 201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