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瑞金医院承办的《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将于2002年3月起公开发行。本刊为季刊,CN:31-1876/R,ISSN:1671-2870,大工业6开,64页,铜版纸印刷,每册6.5元,每期发行6500册,本刊拥有全国著名的名学科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以拓宽临床实验诊断循证思路为宗旨,内容涉及检验、放射、B超、病理、内镜、EKG和临床诊断等。每期将重点围绕某一系统疾病介绍上述各专业的最新技术与进展。设有栏目:述评、论著、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典型、疑难病例分析、教育园地和信息专栏等。欢迎各位踊跃来稿或征订。                

首页>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 杂志名称: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671-2870
  • 国内刊号:31-187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16年第06期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机制

王敏敏;颜敏超;郭晓珺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大多数MM患者年龄大于40岁,且至今该疾病仍难以治愈。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在 MM 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其中由MM治疗引起的PN发生率为37%~83%。很长一段时间,MM 导致的PN 被认为是继发于浆细胞疾病本身,但近年来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医源性PN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治疗MM 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常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近年研究表明其临床疗效维持不佳,而以新型制剂和靶向药物为主的新型治疗方案,使MM的总生存期获得了明显提升[1]。然而这些新型药物(主要包括长春新碱、顺铂及目前使用广泛的沙利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引起PN,或者加重本身具有神经损害的MM患者的PN,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文主要对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MM时引起PN的发病机制、发病率、临床表现及治疗建议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