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瑞金医院承办的《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将于2002年3月起公开发行。本刊为季刊,CN:31-1876/R,ISSN:1671-2870,大工业6开,64页,铜版纸印刷,每册6.5元,每期发行6500册,本刊拥有全国著名的名学科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以拓宽临床实验诊断循证思路为宗旨,内容涉及检验、放射、B超、病理、内镜、EKG和临床诊断等。每期将重点围绕某一系统疾病介绍上述各专业的最新技术与进展。设有栏目:述评、论著、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典型、疑难病例分析、教育园地和信息专栏等。欢迎各位踊跃来稿或征订。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出版部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28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87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671-2870
- 国内刊号:31-187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丙戊酸盐对甲状腺髓样癌TT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戊酸盐对T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检测法分析丙戊酸盐对TT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丙戊酸盐对TT细胞RET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示,浓度为1mmol/L的丙戊酸盐对TT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
作者:齐研;贾慧英 刊期: 2015- 03
-
自主神经异常与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仍在探索之中。一般认为,基质和(或)触发灶是房颤发生和(或)维持的主要机制,不过即使存在基质和(或)触发灶也不一定发生房颤,还与其他的相关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自主神经异常即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及调节失衡亦是诱发房颤并使房颤维持的重要因素。因此,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和关注,并成为近年房颤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吴杰 刊期: 2015- 03
-
心房颤动的现代诊断及导管消融治疗进展认识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男性的总患病率高于女性,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周自强等[1]的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房颤总患病率为0.77%,据此推算我国目前至少有800万例以上的房颤患者。长久以来,药物治疗房颤的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服药还会增加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房颤导管消融技术不断更新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融术式,使人们对房颤的发病机制有......
作者:吴立群 刊期: 2015- 03
-
心房颤动的驱动机制认识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消融治疗目前是绝大多数临床心律失常团队的首要工作,而持续性房颤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又是其中较困难的部分。房颤的驱动机制即维持房颤持续的电基质、解剖学基质及相互间的关系,至今仍未被完全阐明,依存争议。随着电生理标测(如新的转子标测)及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的进步,更多研究者开始在房颤射频消融中应用新技术对房颤的驱动机制进行标测。......
作者:刘兴鹏;廖文凯 刊期: 2015- 03
-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指南解读
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房颤)危险而严重的并发症,而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因而成为房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华法林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房颤抗凝,其疗效可靠,但治疗窗窄、起效慢、失效时间长、个体间的有效剂量差异大(部分与患者的基因分型有关)、药物和食物影响因素多,并需要定期监测抗凝强度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故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较多限制[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近年......
作者:陈松文;刘少稳 刊期: 2015- 03
-
白血病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尽管目前白血病的某些亚型在化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疾病复发仍很常见,这提示白血病干细胞和(或)祖细胞对这些治疗有一定耐药性。研究白血病细胞与骨髓微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或许可找到一些相关线索。......
作者:肖超;常春康 刊期: 2015- 03
-
循环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生物学特性及临床进展
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行播散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是发生远处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侵袭外周组织,并进入血液循环是实现肿瘤转移的初阶段,其为终形成转移灶提供了可能。监测患者CTCs数量的变化可能比传统医学影像学能更......
作者:孙雯雯;徐志红;高蓓莉;胡家安 刊期: 2015- 03
-
二甲双胍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口服降糖药,不仅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而近年来其突出的抗肿瘤效应亦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通过流行病学、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等多个方面探索二甲双胍的肿瘤抑制作用和机制,而其研究对象几乎涉及乳腺癌、直肠癌、肺癌等各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了解的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也复杂多样,如调节肝激酶B1(liverkinaseB1,LKB1)/腺苷酸(AMP)活化蛋白激酶(AMP......
作者:陈旭;沈宇辉;张伟滨 刊期: 2015- 03
-
抵抗素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随着人们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脑梗死已成为当下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梗死患者150多万例,位居全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之首,同时脑梗死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死因[1-2]。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被认为是受遗传、环境和血管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抵抗素是近年发现的可能促进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抵抗素作为新近发现的一种脂......
作者:陈淳;王家莉;季承博;布阿提卡木;彭亦雩;傅毅 刊期: 2015- 03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体部小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一般除胃肠道病变以外的、直径在3cm以上的胸腹部病灶,绝大多数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直径小于3cm的病灶被发现的机会也日益增多[1]。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较小的结节性病灶,利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进行定性诊断,已越来越多地为临床所应用,而高超精湛的穿刺活检水平对许多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晶晶;陈克敏 刊期: 2015- 03
动态资讯
- 1 Staurosporine诱导维A酸耐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分化的研究
- 2 脑外伤植物状态患者的核素11C标记的氟马西尼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观察
- 3 精氨酸酶Ⅰ在HCV转染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4 应用六西格玛理论评价和设计临床干化学检验室内质控规则
- 5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8、-18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 6 二代测序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 7 急性血吸虫病一例报告
- 8 雌激素受体β通过调节AMPK/mTORC1轴的作用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
-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克隆起源的研究进展
- 10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在诊断血栓栓塞疾病中的应用
- 1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妊娠的研究进展
- 12 FGF9转基因小鼠的功能及组织表达谱的研究
- 13 肝脏病变活检的临床应用
- 14 CT在评价心肌活性中的研究认识
- 15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的焦磷酸测序与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检测试剂的比对及临床应用
- 16 不同程度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miRNAs水平与房颤发生间的关系
- 18 阿糖胞苷诱导白血病细胞株U937自噬作用的实验观察
- 19 Cnb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 20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系统的方法学评价和量值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