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瑞金医院承办的《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将于2002年3月起公开发行。本刊为季刊,CN:31-1876/R,ISSN:1671-2870,大工业6开,64页,铜版纸印刷,每册6.5元,每期发行6500册,本刊拥有全国著名的名学科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以拓宽临床实验诊断循证思路为宗旨,内容涉及检验、放射、B超、病理、内镜、EKG和临床诊断等。每期将重点围绕某一系统疾病介绍上述各专业的最新技术与进展。设有栏目:述评、论著、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典型、疑难病例分析、教育园地和信息专栏等。欢迎各位踊跃来稿或征订。                

首页>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 杂志名称: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671-2870
  • 国内刊号:31-187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13年第06期

肿瘤分子病理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苏长青

关键词:肿瘤,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学行为, 靶向治疗
摘要:著名临床学家William Osler的一句名言“病理乃医学之本(As is our pathology,so is our medicine)”,道出了病理学在医学科学及实践中的重要地位.近二十年来,随着人类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上病理学的变革,即由以形态学为主的“传统病理学”向形态学诊断与分子诊断相结合的“分子病理学”过渡,并成为病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1].以肿瘤病理学为例,病理诊断的需要已不完全在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及细胞组织起源,更需对其生物学行为作出判断,为指导肿瘤分子分型、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判断、患者预后评估等提供参考[2].近年来,我国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也逐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得到了临床医师、病理医师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应用.